碳氫化合物泥漿測井於 1939 年開始商業化 ,通過鑽頭簡單地檢測釋放到泥漿中的氣體 ,即鑽探泥漿(Hunt ,1996 年) 。這些早期係統使用熱導或“熱線”檢測器 ,這些檢測器是散裝氣體探測器 ,無法區分碳氫化合物和非碳氫化合物氣體 。直到 1970 年代氣相色譜法的出現,泥漿氣測井獲得了分離和識別單個組分氣體的能力後 ,才開始發展成為一種真正的地球化學工具 。它仍然受到使用熱導檢測器的限製 ,並且難以將一些氣體充分分離以識別碳氫化合物和非碳氫化合物 。最終 ,使用的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僅檢測碳氫化合物氣體,靈敏度更高 。這些係統為 C 1 –C 4烴類提供了可靠的分析 ,有時甚至擴展到 C 5 。
雖然這些分析改進有助於提供更好的氣體采樣數據 ,但用於從鑽井泥漿中提取氣體的氣體阱仍然存在問題 。大部分誘捕器被放置在負鼠腹部的固定位置 ,如圖 5.1 所示 。鑽井過程中波動的泥漿液位會改變由鑽井平台提取的頂部空間氣體的體積 。氣阱導致樣品不一致 。溫度和壓力也會影響從鑽井泥漿釋放到頂部空間的氣體量 。隨著鑽孔中的鑽井泥漿溫度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以及天氣對溫度和壓力的變化影響 ,泥漿氣的可重複采樣非常具有挑戰性 。結果 ,這些問題使得難以在整個鑽孔範圍內獲得一致的可比泥漿氣數據 。
鑽井平台上的回流泥漿示意圖
,顯示了氣阱的位置
。
Whittaker, A.
,1991 年
。泥漿測井手冊。Prentice-Hall
,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懸崖
。531 頁
。
最近對氣阱設計的改進從回流管線采集鑽井泥漿樣本並將其泵送到恒定體積和恒定溫度的泥漿氣體提取器(例如
,Blanc 等人
,2003 年),提供一致的可重複采樣
。在某些配置中
,該技術還與質譜儀結合
,作為氣相色譜儀的檢測器
,以增加該方法的分析範圍
。使用這些新係統
,可以檢測 C 1 –C 8中的碳氫化合物和非碳氫化合物氣體範圍更快
,靈敏度更高
。幾個小組還努力將泥漿氣的實時碳同位素分析帶到井場
,這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提供重要的附加信息
。